“辐射固然有害,但论及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毁灭性,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却不及人类的日常活动。”
——(美国田纳西理工大学)罗伯特·贝克教授
在地球上,有这样一处地方:那里有村庄、有街道、有学校、也有游乐场,然而却唯独看不到亲手建造它们的人类。这大概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小的现代建筑区之一。因为三十二年前,在这片看似寂静的土地上,曾上演过人类迄今为止最为惨烈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这里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切尔诺贝利禁区。
灾 难
切尔诺贝利,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交界以南的一座小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在那里建造了一座由四个反应堆组成的核电站。1986年4月26日凌晨,由于技术员操作失误,再加上反应堆本身在设计上存在着缺陷,四号反应堆发生了两次大爆炸,致使反应堆损毁[2],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逃逸而出,引发了骇人听闻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切尔诺贝利的地理位置 | world-nuclear.org
切尔诺贝利反应堆里放射性物质的强度到底有多大呢?这么说吧:半分钟的暴露,一周后你会头晕目眩、四肢乏力;两分钟的暴露,你的体内会很快开始大出血;四分钟的暴露,你将发烧、呕吐、腹泻不止;五分钟的暴露,很不幸,你尚余两天在人间[3]。
事故过后,核区附近将近12万居民被疏散。苏联政府陆续召集了数十万的“清理人”,前仆后继,匆匆将损坏的反应堆用混凝土石棺封印起来,希望可以借此控制残余的核辐射。一时间,切尔诺贝利一带——包括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共计4750平方千米的土地,沦为人类禁区[4]。
被损毁的四号反应堆 | 参考文献[4]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政府继续使用剩余未受损的反应堆发电作业,2000年12月彻底关闭,直到今年5月完成受损反应堆的最终处理工作。
“地 狱”
核泄漏发生之后,受到影响不仅仅是人类,各种生物也未能幸免。
家畜随着人类一道撤出了禁区,但仍有一部分受到了强烈的辐射影响。事故发生早期最严重的辐射来自半衰期为八天的碘-131——人和动物会从空气中吸入碘-131,并富集在甲状腺,导致甲状腺组织很快出现癌变,最终致死[5,6]。
事故发生后不久,核电站周边林区树木的树叶由于受到高剂量的辐射,叶片凋零成红棕色。于是,切尔诺贝利一带的林区仿佛被恶魔诅咒一般,变成一片诡异的“红色森林” [4]。
禁区内受辐射致死的红色树叶 | chernobylguide.com
哺乳动物被认为是对辐射最为敏感的动物类群之一。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禁区白俄罗斯境内的啮齿类动物,染色体畸变的频率明显上升。不过暴露在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由于风力、雨水等因素,在环境中的沉积并非均匀分布,这让生活在切尔诺贝利核区周边一带的啮齿类动物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6]。
无脊椎动物的境遇也很糟糕。在放射性物质污染过的森林土壤中,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急剧降低。强烈的辐射导致森林里蜻蜓、蜜蜂、蝴蝶等昆虫以及蜘蛛数量的锐减[7]。
水生动物同样遭受了严重的危害。人们发现切尔诺贝利冷却水库中的银鲤出现了大量不育和性腺异常的现象。而生活在白俄罗斯博斯托克湖里的淡水蜗牛,染色体发生畸变的频率也明显升高[6]。
空中飞翔的鸟类,也没能逃脱辐射的魔爪。它们的遭遇,着实触目惊心:外形上出现严重的畸变,白内障频发,精子发育异常,导致种群数量大幅减少[8,9]。
“重 生”
核泄漏发生之后,在强烈的辐射作用下,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的确很快遭受了毁灭性的重挫。如今,时光已经静静流淌了三十余年。三十年,正是主要的放射性物质铯-137的半衰期。那么,生活在切尔诺贝利禁区的野生动物,销声匿迹了吗?禁区,会最终沦为生命的不毛之地吗?为此,有不少科学家深入禁区,展开了详尽的调查。
英国的研究团队通过在野外设置红外相机,在切尔诺贝利禁区捕获到了一系列令人倍感意外的画面:相机镜头里络绎不绝地出现了欧洲獾、欧亚河狸、欧亚猞猁、灰狼、狸、赤鹿、赤狐、狍以及野猪等动物[10]。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相机他们还收集到棕熊重返该地区的证据,并且在禁区乌克兰境内首次见到了欧洲野牛的身影[11]。
相机捕捉到的狼群 | chernobylguide.com
正在饮水的野牛 | www.usatoday.com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人们曾向禁区乌克兰境内引进了大约30匹濒临灭绝的普氏野马。此次调查中,研究人员不仅看到了之前引进的被标记的个体,同时还发现了若干未标记的成年野马、幼马和小马驹[12]。这说明普氏野马的种群似乎正在不断壮大中。
禁区内的普氏野马 | chernobylguide.com
驼鹿母子 | ifescience.com
除了哺乳动物,镜头同时也记录下了一些受保护的鸟类,比如黑鹳、金雕和白尾海雕[11]。在这片被辐射笼罩的“恐怖之地”,有幸见到这些珍稀鸟类翱翔的英姿,着实令人惊诧。
禁区内发现的乌雕雏鸟 | theguardian.com
白尾海雕幼鸟 | 参考文献[4]
而另一支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则深入禁区白俄罗斯境内,通过空中的直升机俯瞰和地面的动物雪地足印信息,对野生动物的数量进行了大规模统计。在长达五个星期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禁区里的麋鹿、狍、赤鹿和野猪的数量,竟与其它四个未受核污染的自然保护区里的动物数量相差无几。除此之外,也许是没有人类狩猎的缘故,狼群的密度相比未受核污染的地区竟高出了七倍之多。由于狼处于食物链顶端,它们的数量增加是整个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的一个良好迹象[13]。
禁区内一群野猪经过一个废弃的村庄 | theguardian.com
这些令人欣喜的发现,似乎让人们看见了一道希望的曙光:切尔诺贝利的野生动物并没有消失殆尽,而是惊人地繁盛了起来。
启 示
灾难过去了三十余年,切尔诺贝利禁区最终没有像人们之前想象的那样,成为被死神接管的地狱。尽管某些动物个体的健康状况依旧不容乐观,比如活动范围相对广阔的鸟类,受辐射的影响仍在持续发生,近几年白化病、肿瘤、白内障[14]和雄性不育[15]等病变依旧频现。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禁区内许多其它野生动物的种群正在逐渐恢复壮大中,甚至还有若干新物种和珍稀动物的身影。
切尔诺贝利,似乎摇身一变,成了野生动物的庇护所。这大概是人类在此次灾难之后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吧。当然,不容否认的是,核辐射依旧会是长期威胁生物体的隐形杀手——正如《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的作者,哈佛大学乌克兰史专家沙希利·浦洛基所说的那样:“当它安然无恙时,核能是世界上最洁净的能源;一旦事故发生,核能又是世界上最肮脏的能源[16]。”
只是,如今在这片缺少了人类活动——没有农耕、没有伐木、没有狩猎的土地上,野生动物日趋繁盛,是否向人们道出了一个令人难堪的现状:难道在今天,只有“人类禁区”,才更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动物天堂”吗?
作者:小蚕
编辑:Yuki
排版:大庆
参考文献:
1.https://nautil.us/blog/-whats-worse-unwanted-mutations-or-unwanted-humans
2.https://www.world-nuclear.org/information-library/safety-and-security/safety-of-plants/chernobyl-accident.aspx
3.https://nautil.us/blog/chernobyls-hot-mess-the-elephants-foot-is-still-lethal
4.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the Chernobyl accident and their remediation: twenty years of experience. Report of the Chernobyl Forum Expert Group ‘Environment’. 2006
5.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radiation/i-131
6.N.A. Beresford, et al. Thirty years after the Chernobyl accident: What lessons have we lear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2016, 157: 77-89
7.Anders Pape Møller and Timothy A. Mousseau. Reduced abundance of insects and spiders linked to radiation at Chernobyl 20 years after the accident. Biol. Lett. 2009, 5: 356-359
8. Anders Pape Møller, et al. Elevated frequency of abnormalities in barn swallows from Chernobyl. Biol. Lett. 2007, 3: 414-417
9.Anders Pape Møller and Timothy A. Mousseau.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of forest birds in relation to radiation at Chernobyl. Biol. Lett. 2007, 3: 483-486
10.Sarah C Webster, et al.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influence of radi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our mammalian species within the Chernobyl Exclusion Zone. Front Ecol Environ. 2016, 14(4): 185–190
11. https://thebiologist.rsb.org.uk/biologist/158-biologist/features/1493-out-of-the-ashes
12.https://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6/04/060418-chernobyl-wildlife-thirty-year-anniversary-science/
13. T.G. Deryabina. et al. Long-term census data reveal abundant wildlife population at Chernobyl. Current Biology. 2015, 25(19): 824-826
14.Timothy Alexander Mousseau and Anders Pape Møller. Elevated frequency of cataracts in birds from Chernobyl. PLoS ONE. 2013, 8(7): e66939
15. Anders Pape Møller, et al. Aspermy, Sperm quality and radiation in Chernobyl birds. PLoS ONE. 2014, 9(6): 1-8
16.https://publishingperspectives.com/2018/11/us-author-serhii-plokhy-wins-2018-baillie-gifford-prize-nonfiction/